12/11/2008

看陳文茜的文章<不是此生最糟>有感

昨天剛好早上看部落格時看到有人轉貼陳文茜的不是此生最糟>,晚上朋友也轉寄這一篇文章給我.似乎大家對她的這篇文章頗有相同之感.


她的文章中大部分的分析說的很對,但有部分論點在我看來卻是有些似是而非.

她提到了美國上流社會的白人史觀,而這些其實就是之前我文章所提的有關美國Boomer的問題.

”在他們有生之年,出生於綠草如茵的家園,搭乘典雅克萊斯勒轎車,著粉紅色七分褲的母親,與每年年底一棵剛從山上砍伐新鮮閃閃發亮的聖誕大樹.世界沒有戰爭、沒有災難,哪怕與他們同一個國度的黑人,都是另一個國家,甚且另一個星球的故事。所謂「我們這一代」,敘述的是地球少數人類的有限歷史經驗,顯然他們從不打算問問其他人的感受;他們就是世界,就是歷史。”

全世界反美的聲音莫過於像是以上的指責.國際政治本來就是沒有什麼平不平等的.歐洲,拉美,中國,中東,沒有人服的了誰.而今日作大哥的美國當然成為眾矢之的.

”美國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與出口終極點;華爾街一群人病了,世界猶如心臟遭重擊;信貸跟著緊縮,各國好似失去大量血液的患者,活的氣若游絲;全球經濟一起送入加護病房。”

美國Boomer一代被雷根總統鼓勵的消費主義帶上了一條”消費至上,帶動國家經濟,甚至世紀強權之路”.美國無理性的信用擴張,讓全世界爭先恐後的成為他們過分消費的幫凶.沒有尊嚴的惡性競爭說不得己,只是希望拿到一張量大衝業績的單子,再早早期待上櫃上市,變成有錢暴發戶之列.

現在美國的經濟不行了,到美國便宜購物的歐洲觀光客也少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家裡也是一團亂,當時只是時侯未到.全球誰不會被這下子的大麻煩影響到生計的,可能就是那些以脫口秀大罵政府政客的主持人吧.

先生認為全球經濟是個複雜的機制.並不是讓有錢人多花錢就能解決幫助什麼的.有錢人此時應該善用財富做投資,政府可以"劫富濟貧"用公共策略幫助老百姓.要鼓勵消費,聽起來就像是在走美國人以往大蕭條的路.若是可以解決問題,那巴菲特和比爾蓋茲出來當聖誕老人不就可以解決美國的財政金融問題,皆大歡喜了嘛.

我一直認為我們這一代雖然曾經有過物質不豐的日子,但還是很幸運的沒有經歷過戰爭.像我們的父母早年的顛沛流離,哪裡是我們可以想像捱的住的呢?

但我們是否有居安思危的能力,有吃苦過簡單日子的鬥志?能讓我們的子女也有這樣的認知?還是只能繼續當個草莓族,認為多出門購物消費就能讓社會經濟更好?我看不盡然吧.

沒有留言: